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我双目变异,鉴定万物! > 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束莲大盘

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束莲大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的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

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

明朝永宣时期,青花一束莲迎来高峰期。

因为“一束莲”有“清廉、高洁”的寓意,而深受士大夫的喜爱。

据传永乐帝,经常用这样纹饰的青花瓷器赏赐给大臣,用来告诫大臣为官需清廉。

明代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代第五位皇帝。

与他祖父永乐帝之间,隔着一位洪熙帝,只是洪熙帝去逝很早,虽有年号,却没有留下有款瓷器。

因此人们经常把永乐与宣德合称“永宣”。

宣德瓷器与永乐几乎是一脉相承,特别是青花瓷。

自古就有“永宣不分”之说。

实际上宣德时期,在瓷器烧制风格上已经做了改变。

这种青花缠枝纹一束莲,它在永宣时期被大量烧制,器型以盘为多。

一束莲画片画法基本上一致,只是口沿绘画细节上略有不同。

大盘盘底与壁结合处的一道凹陷纹,显得盘底略高一点点。

这一特征,永宣瓷器盘底都有,还有一个标准的名称叫“月亮门”。

明代不管是瓷器、玉器还是石雕等艺术,一直都有“粗大明”一说。

这一特征,在明早期和空白期非常明显。

看起来粗犷,实质是粗中有细。

看永宣时期的青花,已经能感觉到既有粗犷也有精细。

就拿眼前这个青花大盘来说,荷花、荷叶、绶带,只凭单色青花的浓淡已经有了阴阳面之分。

到了康熙时期,单色青花能做到像水墨山水画一样的“墨分五彩”。

因为元青花的大盘非常受欢迎的缘故,在市场上假货也非常得多。

所以,如何来准确鉴定青花大盘,也是许多收藏者的必修课。

虽然不能像专业的鉴定师那样精准,但是起码能做一些初步的判断。

元青花大盘的瓷胎,是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用二元配方制作而成。

它胎质坚实,胎色较白,

略微泛灰。

因为受当时瓷器胎料制备、与制作工艺技术条件的时代局限。

露胎的底部经常可见孔隙、黄褐色斑点、窑裂等现象。

而圈足的胎釉结合处,及器身缺釉处周边,也往往呈现出火石红色。

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元青花大盘仿制品,也有火石红等现象,但不够自然,人工作伪痕迹明显。

另外,真品元青花大盘看上去很重,而当用双手捧起时,却没有沉甸甸的感觉。

仿制品则手感较重,当用双手捧起时感觉死沉死沉的。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从釉面入手去辩真伪。

元青花大盘的釉面白中闪青,质感肥润灵动。

因受当时釉料制备,与工艺技术水平的局限,釉面会带有砂粒、漏釉、鬃眼及黑斑等瑕疵与缺陷。

盘是古代重要的餐具,元青花大盘也不例外。

其主要功用,是作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餐具器皿。

经过长期的使用,难免会留有各种痕迹,常见的有磕崩、磨擦丝纹及划伤。

而有的盘底,留有刀具在其上切割食物时而弄出的硬伤,口沿磕缺或剥釉。

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元青花仿制品,釉面质感不如真品通透润泽。

制作上去的各种伤痕、与划纹,更是显得十分的生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