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多方态度(1 / 2)
当年相逢道左,对面不识君。而今闻风逃逸,犹恐再见时。
粟特商人阿里波夫些许的感慨,只是整个西域战局中的小浪花。纵使他富可敌国,谁在乎?当波斯在河中扩张影响力时,他跟着波斯人走,出使疏勒。
当他的故乡石国拓析城被乌兹比克人攻占后,他倒向乌兹别克的钦古可汗!费尽心思,搜罗郭家商队所携带的和田玉,进奉给乌兹别克人。
贾环攻渴塞城,并非是为郭维报仇。军国大事,并不是以个人的私仇为主导的。主不可怒而兴师!这一点,以贾环沉稳的性情,如何不懂?
他率军西顾,明面上的理由是为美人:救石玉华。冲冠一怒为红颜。就像当年吴三桂要投清时说的扯淡理由: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实际上的原因是,他要麻痹碎叶的突骑施人。与为郭维等复仇并不相干。
并非说他忘却了仇恨,而是节镇一方,特别是在大战时,公事的优先度高于私事。
当然,公私两便亦是极好的。所以,贾环攻占渴塞城后,第二天为郭维等人设立祭典,凝聚人心。
…
…
敦煌城外的郭家村。
一封书信自河中而来。走的是军用通道。自姑墨、龟兹的丝路中线而来。郭家的族老、子弟在祠堂中齐聚。祠堂中的气氛是伤感之后的释然。
当日,贾环在疏勒接到郭维的绝笔信后,给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敦煌送了消息。郭家已经知道自己商队遇害的消息。
五间开的祠堂院中,郭家三出来,证明心里没有别的想法。不和庞泽说,那才是有大问题。
庞泽晒笑,断然的道:“波斯人的火器和我大周的能一样么?不管俱战提战事如何,吐火罗这里的情况都不会变化!”
他心中一样有所担心。根据情报,乌兹别克人可不是只懂骑射的游牧骑兵。他们常年和波斯人、粟特人作战。有一套对付火器部队的办法。但是,在他人面前,岂能露怯?
马哈茂迪只得赔笑着点头,给庞泽斟酒。他是真担心,他的王位是靠周军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