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195日后定当重谢(2 / 2)
当曹昂的大军赶到时,张辽等人已经岌岌可危。曹昂大喝一声:“众将士,随我杀!救出张辽将军!”
在曹昂的带领下,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那股势力,救出了张辽等人。
“主公,幸不辱命,我们找到了金矿。”张辽虚弱地说道。
曹昂看着张辽,眼中满是欣慰和感激,说道:“子廉,你们辛苦了。此次多亏了你们,天下百姓有救了。”
回到都城后,曹昂利用金矿的收入,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还大力发展农业、商业,使得天下逐渐繁荣昌盛。
然而,曹昂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在这繁华的背后,仍隐藏着无数的危机。他时常想起与曹彰一起守护天下的日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天下永远太平,让百姓永远过上幸福的生活。
多年后,曹昂已至暮年。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但他相信,曹彰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为了正义、为了和平,不断前行。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曹昂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的灵魂仿佛与这天下融为一体。而曹昂和曹彰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曹昂安详离世后,天下并未如他所愿那般长久太平。几年光景,边疆烽火再起,北方的乌桓、鲜卑等部落联合南下,意图趁中原新帝登基、朝局未稳之际,劫掠一番。新帝虽是曹昂之子,却年幼且缺乏治国经验,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局势一时陷入僵局。
此时,一位身着素衣、面容坚毅的将军站了出来,正是当年与曹昂并肩作战的张辽之子张虎。他手持父辈留下的青龙偃月刀,目光如炬,大声说道:“陛下,臣愿领兵出征,效仿先帝与先父,保我大魏疆土!”
新帝犹豫不决,目光转向了朝堂一侧的老臣司马懿。司马懿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缓缓说道:“陛下,张将军虽勇猛,但乌桓、鲜卑联军势大,不宜轻举妄动。臣以为,可先遣使者议和,再图后计。”
张虎闻言,怒目而视,斥道:“司马大人,先帝在世时,何曾向异族屈服过?如今您却主张议和,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司马懿冷笑一声,回应道:“张将军,你年轻气盛,不知世事艰难。议和乃是为了暂避锋芒,待我军养精蓄锐,再图反击,方为上策。”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新帝左右为难,最终决定暂且搁置争议,命张虎整军备战,同时派出使者前往乌桓、鲜卑议和。
然而,议和使者尚未出发,边疆急报已至:乌桓、鲜卑联军已突破防线,直逼都城而来。新帝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张虎再次挺身而出,请求领兵出征。新帝虽心存疑虑,但见朝中无人敢应,只得答应。临行前,张虎特意前往司马懿府邸,欲探其口风。
司马懿府中,灯火通明,他正与几位心腹密谈。见张虎来访,司马懿假意热情接待,实则暗藏心机。张虎直言来意,询问司马懿对出征的看法。
司马懿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张将军,出征之事,非同小可。你需牢记,兵者,诡道也。战场之上,需随机应变,不可拘泥于常理。”
张虎闻言,心中虽有疑虑,但见司马懿说得头头是道,便信以为真。他拜别司马懿,率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