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修真小说 >双穿:这个三国有龙气 > 第132章 荀攸考察泰山郡

第132章 荀攸考察泰山郡(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32章 荀攸考察泰山郡

奉高县城,郭府。

天空浮着薄薄的烟霭,青石板路上的车辙还凝着晨露。

忽见西市街口扬起轻尘,一辆乌木马车缓缓驶来。

车身未漆朱红描金,只在车辕与窗棂处用檀木镶嵌流云暗纹,车轮裹着软布,碾过石板路时只发出极轻的辘辘声。

檐角悬着的青铜铃铛裹着套,偶尔晃动也只发出闷哑的嗡鸣,却隐约透着股沉郁的贵气。

马车停在郭府门前,玄色锦帘被白玉钩轻轻挑起,率先落地的是双云纹皂靴,鞋面压着极细的银丝滚边。

紧接着下来的青年文士身着月白直裰,外罩半透明的烟色蝉翼纱衫,腰间系着块温润的青玉佩,坠着的暗金穗子随着步伐轻轻摇晃。

他束发的乌木簪子顶端镶着粒浑圆的东珠,在日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与他剑眉星目间的书卷气相得益彰。

那双握着折扇的手骨节分明,袖口不经意露出的缠枝莲纹刺绣,针法细腻得如同水墨画中的晕染。

“劳驾通传一声,便说颍川荀氏荀攸,前来拜访。”他向郭府门房开口道。

那郭府门房也是被他风采所迷,竟是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然后连忙说道:“请先生在此稍候,小的这就进去通报!”

只是还在等他进府通报,便看到一位同样风采照人的青年文士,从郭府之中走出来。

迎着荀攸快步上前,大笑着说道:“公达,你可终于是来了,我等你可是等的都谢了!”

而郭府门房看到此人,顿时心中一惊,连忙躬身行礼道:“见过主人!”

原来这出门迎客的青年文士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泰山郡中能够止小儿夜哭的内统部长,郭嘉郭阎王!

而荀攸见到郭嘉,却是不由轻笑一声,调侃说道:“时间把握的如此之准,看来奉孝果然是耳聪目明啊。

这泰山郡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你的耳目,而我更是从踏进泰山郡起,就在你的掌控之下吧!”

“公达说笑了,这是在下分内之事,主公将安定内部的重任交于在下,在下自不敢有丝毫懈怠!

公达远来,一路辛苦了,请入内休息!”

郭嘉广袖轻扬,侧身礼让身后的荀攸。

玄色锦靴踏过汉白玉阶,檐角铜铃随风发出细碎清响,与回廊下潺潺流水声交织。

二人穿过垂门,抄手游廊两侧的月洞门透出半墙蔷薇,暗香浮动间,隐约传来后院书童研墨的簌簌声。

正厅内沉香袅袅,紫檀木屏风上的墨竹图在天光中若隐若现。

郭嘉抬手引荀攸在镶螺钿的太师椅落座,自己则在对面的黄梨榻上斜倚,腰间玉佩与金丝绦随着动作轻晃。

两盏鎏金错银烛台分立两侧,烛泪凝结成精致的莲纹样。

“上茶。”郭嘉话音刚落,两名垂鬟侍女莲步轻移而入。

她们身着月白襦裙,腕间银镯随着奉茶的动作轻碰出悦耳声响。

青瓷茶盏中碧螺春翻卷,雾气氤氲间,茶香混着侍女袖中的茉莉香漫开。

荀攸执起茶盏轻抿,盏底描金缠枝纹在茶汤映照下流转光华,烫金茶托与他袖口的暗纹云缎相得益彰。

“好茶!”荀攸放下茶盏,轻叹道。

郭嘉指尖摩挲着茶盏,眼尾含笑:“此茶乃是主公赐下,听说便是在天界也不多见,今天也是因为公达来了,我才舍得拿出来待客,不然可是万万舍不得的!”

“天界”荀攸目光一凝,沉声说道,“这便是季使君能够有今日基业的基础吗

这应该是季使君最大的秘密,奉孝如此轻易便告知于我,岂不是辜负了季使君的信任”

“公达言之有理!如此机密自是不能让外人知晓。

事实上,我每日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这个秘密。

一般来说,如果有其他势力的卧底密探,探查到了这个秘密,那我就会将他们抓进内统部的大牢,然后他们就很难再见天日了。

可公达到底与旁人不同,以你的才智,又在泰山郡中考察了这么久,只怕早就看破了这个秘密。

所以我也没必要在公达面前,再去掩饰这个秘密。

只是对于该如何处置公达,却是让我倍感头疼,还得请公达教我!”郭嘉笑道。

荀攸摇头道:“看来你是不准备放我离开了。

只是你对季使君就这般有信心,认定了他就是那条能够平定天下的真龙吗”

“我自然有信心,天下诸侯于我主而言,皆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而且我相信,如我这般对我主有信心之人,并不在少数,我主麾下绝大多数高层,都是如此有信心的!

甚至就连目前还不在我主麾下的人,也有如此想的。

比如公达。

若是公达不这么想,又怎会出现在这呢”郭嘉轻笑道。

荀攸无言以对,他不得不承认郭嘉着实厉害,真的是有把握人心的能力。

甚至不只是能把握凡夫俗子的心思,便是连他这种智者的心思,也能把握的如此精准。

当然,这主要也是他未曾太过遮掩自己心思的缘故。

其实要说荀氏与季秋的联系,在很早之前就产生了。

早在季秋刚离开洛阳城,前往泰山郡任职泰山郡尉的时候。

途径颍川郡,季秋能够在戏忠的引荐下,顺利招募到郭嘉,其中就有荀氏的默许。

荀氏可是出身颍川郡的城外高级世家,其势力不仅能够控制颍川郡,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兖州。

他们对颍川郡内的一切人才都了如指掌,更清楚郭嘉的能力。

若非他们默许,季秋是不可能招募到郭嘉的。

而他们默许季秋招募郭嘉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他们跟袁氏不对付。

其二是他们支持天子。

他们跟袁氏不对付,并不是因为他们跟袁氏有仇。

而是很纯粹的利益之争。

袁氏作为顶尖世家,其势力已经超过州的限制,开始向着天下发展。

而兖州作为豫州周边的州,自然会受到袁氏的侵袭。

但兖州却是荀氏的地盘,所以荀氏与袁氏之间,自然就会出现很多摩擦了。

毕竟谁都不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利。

而这场争斗,总体来说,荀氏是处于下风的。

毕竟只能影响一州的城外高级世家,还是打不过能够影响天下的顶级世家。

作为袁隗门生的张邈,能够成为陈留太守,便是明证。

陈留可是兖州境内,不比颍川差多少的大郡。

这是荀氏的核心地盘,正常情况下,其太守必然应该是荀氏的人才对。

可却生生被袁氏给抢走了。

这也是后来季秋攻破陈留县城,干掉张邈,却没有在陈留境内引发动乱的原因。

那些陈留郡的城外世家,都在荀氏的指挥下心照不宣的配合着季秋。

一起利用这件事,除掉了袁氏安排在陈留郡的棋子。

同时,也因为荀氏跟袁氏不对付,要面对袁氏的压力,所以荀氏才会效忠天子。

因为这样才能借助天子之力,分担袁氏压力。

这个计策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天子确实是承担了袁氏的主要压力。

这让荀氏获得了喘息之机。

不过荀氏和季秋,虽然有了这次心照不宣的合作。

但其后却并未产生太多的交集。

荀氏虽然效忠于当时的天子,如今的先帝,但他们的自主性却很强,并不是那种完全依附于天子附庸世家。

而季秋当时的实力,还远不足以引起荀氏的注意。

所以双方在经过一次短暂的合作后,便又分道扬镳,各走各路了。

而荀氏与季秋的第二次交集,则是等到先帝驾崩,董卓进京,季秋偷偷返回洛阳城中搬运百姓的时候。

不过这次交集,与其说是荀氏与季秋的交集,不如说是荀攸与季秋的交集。

因为荀氏的势力,从来就没有深入洛阳城。

仅有的一些荀氏洛阳势力,则是处于荀攸的掌控之下。

不过荀氏洛阳势力虽然不强,但却拥有很大的能量。

因为荀攸是大将军府的谋士,并深得何进信任。

借助何进的力量,荀攸将为数不多的荀氏洛阳力量,发挥的淋淋极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