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今天的我依旧没有退役[重生] > 第 560 章 意大利-第三日·奥古斯特VS本

第 560 章 意大利-第三日·奥古斯特VS本(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第一局确实是很无聊的,又削下一板子的本诺依曼选手如此想着。

不仅仅是部分老球迷这么觉得,身为当事人之一的削球手先生也是这么想的,能在第一局过半的此刻还看得津津有味的,多半只有那些接触乒乓球还没多久的新球迷、或者是他or奥古斯特or德国队全员的狂热球了吧。M..

现在的小比分是9:7,奥古斯特领先,比分差极小,来到了第一局的赛末时段。

而此时的总耗时

……已经过去了足足近二十分钟。

是的,十六个球,近二十分钟。

削球手总是恐怖如斯又岿然不动。

而岿然不动的本大大此时则正处于“很无聊”的状态里,这不是说他在分神或者是没有用心比赛,而是削球这种技术吧,本就是一种“遇到弱的我让你直接拉球下网”,遇到强的则是“遇强则强”。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

嗖!腰杆带动大臂!大臂牵动小臂!握住球拍的手腕与手掌平直用力,红色的胶皮在小球的侧面呼啸擦过!这是来自奥古斯特沃尔夫的正手拉球!白色的小球化为流星利刃,以极低的弧线擦过球网,拉出圆弧,精准地落到了本诺依曼的反手尖角!

球台的另一头,本诺依曼的呼吸平稳,预判正确,他早在奥古斯特的拉球一瞬就动起了自己的双腿,由于奥古斯特以弧圈拉球所击出的球,其速度当然是要远远大于削球的,比起滑步,本的步伐更偏向于大步奔跑。他跑到了球台的极左端,且在本就远台回击的基础上又向斜后方跑了两步,因为他并不打算在这个理应用反手的位置使用反手削球,他的主要回击方式是遍及全台的削球正手。

正如那些常规使用的乒乓球技术都分为正手与反手,削球也同样分为了正手削球与反手削球,且与其他的乒乓球技术皆为正手的威力要普遍大于反手一般这里必须要把威力可怖的反手拧拉单独摘出这同样也适用于削球。

正手削球所削出来的球,总是要“更削球”的。

作为以削球之名立于世界之巅的德国三巨头,本诺依曼的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弱项,反手削球当然也不是他的软肋,但是正手削球的客观威力与效果却要远大于反手,所以,一般来说,除非是到了追球不及、不得不使用的反手的地步除此之外,凡是能滑步到位、倾斜球拍,让他得以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大动作地向下削球时,本诺依曼的第一选择从来都是正手削球。

这就要求了

嗖!

穿着白色球衣的男人向着白色的小球跨步而去!本诺依曼的滑步动作极快,在白色的小球落至前方之前,便已经过于提早地来到了小球的必经之路上!与高水准比赛里通常会出现的“球到人到”不同,他所呈现出来的则是名为“人先到球再到”的光景。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位削球大佬的身高与腿长了。

本诺依曼,身高一米八三,在德国三巨头中,这个数值比奥古斯特矮,比菲克霍夫曼高,可谓是不高不矮,中庸最好。然而他的下半身却比一般人更长,也就是说我们的削球手先生拥有着一双紧实性感?的大长腿,下半身占全身的比例甚至要大于总身高第一的奥古斯特。

身高、腿长与体格是否能在竞技比赛中成为或大或小的助力,这当然是要分类型的。

与场地面积更大的篮球场乃至足球场无法相比,乒乓球的赛场可谓狭小,只有一个长不足三米、宽一点五米的藏蓝色球台那么大。在宏观概念上,长手长脚并无法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带来太多的帮助,甚至过于庞大或高挑的体格还会为球员带来不便,只是,在身长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这名运动员拥有更长的腿长,试想一下,这是否能在追球的时候,为球员自身带来那么一点点的优势呢?

毫无疑问的,只要不是身体协调能力差劲到勤也不能补拙的地步,量身定做的特训一定可以让这一点点的优势成为长久的加持buff。而当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场竞技性极为优秀的高水准比赛时,那一点点的差距就是蝴蝶的翅膀,指不定在哪个时刻就可以影响到彼端的大洋,掀起一出或大或小的海浪风暴。

由于削球的击球动作较一般技术更大引拍的起始点在右肩,挥拍时又需要拧动自己的腰部、带动自己的大臂一起发力,且要在击球成功后迅速将动作还原,然后在面对来自对手的自带快狠猛冲属性的常规拉球时,迅速地跑向下一个接球点削球的动作是更大的、更慢的、不那么迅猛的,而削球自身的速度也是较慢的、弧线同样是更长的。所谓“以慢应快”就是削球的特点之一,但这也就要求了削球手的反应速度、追球滑步的速度、在削球后将动作还原的速度都必须足够快,快且不失韵律。

削球本身是一种“慢”的球,削球手却必须做到足够迅速。

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在全台都使用正手削球,对于.“迅速”的要求自然就要更上一层,毕竟在反手的位置上去使用正手,无论这个“正手”是什么,都必须要向更左端的方向再偏移至少一个身位。

而在这种时候,本诺依曼的腿长就派上了用场,哪怕这只能在他的每一板回击时、为他省下那么零点一秒的功夫想想吧,一场比赛下来,总共可以为他带来多少次的零点一秒的从容呢?又可以为他节省下多少不必要耗费的注意力呢?更何况,在那些以分毫决胜负的关键时刻,这或许就可以让他在险之又险中紧紧地抓住胜利女神的双手。

几年之前,当本诺依曼的身体发育终于定格,体测人员仔细地度量好了他的各项身体数值,并且感慨“诺依曼你的腿可真长,果然是天生的削球手”时

没有任何人知道,当时的本诺依曼胸口一紧,心中“咯噔”就是一下。

那时的本大大:……吓到了,差点就没法和削球是命中注定的好朋友了。

体侧结束之后,当晚,本就给父母打了个电话,有话但不知如何开口,却也是熨帖地问了声好。

这一通电话的时间不长,只有大概五分钟,却也几乎要破了纪录。

挂断通话之后,本二十岁成年人诺依曼的心中可谓万分复杂,他不得不感谢起在经商之后就让家里变得逐渐富裕起来的父母,毕竟他在小的时候可是个名符其实的小矮子,不仅体格瘦弱,看着就像是一个文弱的书呆子,而且他的发丝还软,泛着营养不般的枯黄这么说吧,哪怕是放在他的十岁、甚至是十三岁的那一年,本也是完全没想到他还能长到一米八三、且拥有一双能为他的削球之路带来些许便利的大长腿的。

每当只有一人独处时,本总是会时不时地想起这些早已成为了过去的片段记忆,他会在默读这些碎片时清晰地感受到心脏的收缩,瓣膜的开合,流淌在血管里的除了血液还有情感,是宁静,是惆怅,也是黑色幽默的荒诞,它们尽数化为了冗杂的羽毛,在他的心尖表面一飘一荡。

如果父母没有改行经商,现在的他估计是一名就读历史研究或者考古学的博士生,自小平凡的家境可能会让他个头只长到一米七出头。

正是因为父母选择了经商,他的人生之路才命中注定般地与削球牵起了手,且也正是因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才让他拥有了一米八三的个头。

……

………

本诺依曼的腿长,让他的滑步与奔跑来的比其他人更为轻松,这一名占据德国队顶峰之一的削球手总是轻松的,面对记者,没有人胆敢在他的死人脸?面前问出什么太过冒犯的问题;面对拉球,一下又一下的大动作下切削球总是显得那么的举重若轻;面对飞来的白色小球,滑步追球且“提早”到达、为自己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的削球手先生,依旧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松。

的确是很轻松的。

面对着仍然处在第一局中的来自奥古斯特的拉球,本诺依曼无法不这么想。

乒乓球最冲最猛、最具攻击性的那个瞬间,往往是在小球刚刚飞过球网、且刚刚撞击上球台的那么几瞬。继而,当乒乓球在巨大的反作用力下飞出球台、且被重力牵引着向下坠去时,最开始的冲劲儿便不可避免地被各种摩擦力渐渐抵消,迅猛锋锐的球速也就不可避免地跟着慢了下来虽然只是相对而言的慢了那么一点点,对于大多数仅用肉眼看球的球迷而言,场中球员的交锋始终是那么的快而削球手的默认站位呢?通常都是撤台两米是常态,撤台三米不奇怪。

可想而知,小球距球台越远,其速度也就越慢,而削球手所在的那个回球位置,则几乎就是站在了小球速度最慢的那个临界点,在小球开始降落却不至于落地时的远台。

本的腿长让他总是能快那么零点一秒,而在小球出台之后,因为力的相互抵消,又让乒乓球的到达速度也慢了那么零点一秒。在乒乓球这种以零点几秒为计时单位的比赛里,两个零点一秒便足以转化为巨大的影响力。

可是,这就是再一次做出削球动作的削球手先生,深感局势僵持却又找不到突破口的原因之一了因为站在对面的那名球员是名符其实世界第一先生,在奥古斯特沃尔夫的面前,巨大的影响力只能降格为“一定的影响力”。

奥古斯特并没有太过认真,这是显而易见的,相对应的,面对着第一局中的大部分拉球,本这边的态度也只是“需要谨慎认真对待”,却不至于是“这一球削起来太困难”。

有了奥古斯特“放水”,再加上自己这边的腿长远台球速慢的优势,别看奥古斯特都拉了上百板、自己也削了上百下了,在本看来,正在进行中的第一局就是一场常规的队内练习赛。

奥古斯特在练习拉球,他这边则是在练习削球。

那么,是本不想赢吗?本诺依曼难道不想趁着奥古斯特没有认真起来的第一局、先来一局开门红为自己挣得一局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