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楼何时塌(1 / 2)
有一点良臣没说,那就是建州或者说女真在奴尔哈赤生造文字之前,他们根本没有文字,甚至于他们也没有自己的语言。因为,他们是说蒙古语的。里面赫舍里斐度正在教授学生的所谓建州文,其实就是蒙古字配上了新的语法。
这种新文字被奴尔哈赤称之为女真文,十多年后,又被他的儿子洪太主称之为满文,从此世上多了一个人造民族出来。现在,满文肯定不会再出现了,除非洪太主也有上天的眷顾,魂穿他哪个兄弟。
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滋味,颇是不好受,没有人比魏良臣更清楚建州的危害,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不好受。因为,在别人的眼里,他的确小题大作了。区区数万人丁的建州创造文字,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值得你如此大放厥词。
良臣的态度很明确,建州既属大明,就不应该形成国中之国的格局。文字是基础,同时也是试探的敲门砖。如果门内的人没有给这块砖头正确的反应,敲门砖就会变成砸脑石。
事实上,这块敲门砖就在明朝边境官员的纵容甚至帮助下,变成了汉人脑袋上的砸脑石、剃刀石。
在这块大石的重击下,汉人连脊梁骨都断了。一断就是两的,你一杂流出身在此鼓噪,不觉羞燥么。
很快,熊明遇就针锋相对的提出一个看法,这个看法让良臣很感动,感动的要骂他娘。
熊明遇认为建州能够创造出文字,不是说建州方面有什么异心,而是说明他们是真的心向大明,受圣贤之道感染这才创立文字,留下传承。否则,如同从前一样愚昧无知,又如何能够创造文字呢。
这个看法得到了李永贞和那个教谕的点头附和,的确啊,建州受我大明教化多年,这才有开创文字之格局。否则如同从前,又或如那些生女真一般,又哪里会有今日。有了文字,我大明和建州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省了多少麻烦不是。你魏舍人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又如何知道我等的苦心和用意呢。
良臣一时无言以对,熊明遇这位进士不是装睡的人,而是事实上真的在睡觉的人。这种人,刀不架在脖子上,他绝对不会对自己的过去有半点后悔。再想大明朝廷中,如今大半官员皆如熊明遇这般,不将建州视为隐患,对待边事更是以抚替代了从前的剿,以只盼无事替代了从前先发制人的国策,长此下去,这大明的天真能是他魏良臣挽得回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