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先锋南下(1 / 2)
狄青大军离开之后,杜中宵以杨畋部下为主,配合一部分轻炮和霰弹炮,组成一支三千人的轻装部队。由杨畋率领,南下荆湖南路,由那里入韶州。到了广南东路,就由杨畋临机指挥了。
在车站,杜中宵送杨畋上车,对他道:“钤辖,我们在京西路数年,带了这样一支兵马出来。能战不能战,就看这一仗了。你带广东之后,当轻装急进,拖住侬智高兵马。如果拖得够久,一两个月后带兵前去接应,就此灭了他,为国立功。有了胜仗打底,我们练的这军才真正成了。”
杨畋道:“我省得,提举只管安心。只要那厮敢仗着兵多,与我作战,我必拖住他。蛮人哪里有什么像样的军器?一向又无纪律,碰上我们的军队,哪怕没有广、赵滋、窦舜卿几个人,禁军精锐将领怎么可能如此?”
贾逵出身于底层,家庭条件并不好。他的祖父名贾贵,听到这个名字,杜中宵总是浮现出前世看的一部电视剧中反派的样子,觉得必然是吃不饱饭的。父亲贾习早丧,母亲改嫁。贾逵从军,立功升迁富贵之后,给了继父不少钱,才把母亲接到家中奉养。跟继父之间,想来没什么父子之情。这个年代,妇人改嫁稀松平常,并不比杜中宵前世更罕见。范仲淹的母亲如此,杜衍的母亲如此,贾逵也是如此。至于杜中宵曾经认为中国古代改嫁会受到岐视,现在看来,肯定是宋之后的事情了。
听杜中宵的话,十三郎看看杜中宵,笑道:“官人自己就是如此,与人放对只是一般,治军提拔的将领自然也是如此。看姚守信,文文弱弱跟个书生一样。虽然其实有一把力气,等闲几个人近不了身,但别人看在眼里,就是觉得是个书生。”
杜中宵道:“沿边的帅臣,除了狄太尉,哪个不我这般?哪有帅臣上阵拼杀的!”
十三郎听了,只是笑着摇头,也不说话。又不是多年随在杜中宵身边,对杜中宵深信不疑,算一个人,十三郎说不定就此投军,随着狄青南下打仗去了。
说了一会闲话,杜中宵道:“今日大家在襄州聚齐,也是不易。我们这便过河去,到樊城找个吃得痛快的地方,一醉方休!自演练之后,诸军各有驻地,准备远行,好些日子没有团聚了。”
十三郎、姚守信、杨文广、赵滋等人纷纷叫好,一起到了渡口,坐船过了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