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1868新风暴 > 150 再次开战

150 再次开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京紫禁城,长春宫。

慈禧小姐姐正在房间内来回踱着步,微蹙着额头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安。令太后不安的事情有两;一是今儿早朝时,有亲贵大臣提出,皇帝已年满十六,照例该大婚了;二是朝廷接到密报,两江地区近来屡现抨击朝廷言论,两江总督衙门行事屡有逾制。

按说慈禧太后是同治皇帝的亲娘,自己儿子长大成婚还需要外人来提醒吗?可这个道理只适用一般家庭,搁在帝王之家就不好说了,特别是现在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皇帝只是一个摆设,而按照大清祖制,皇帝大婚以后就要亲政了,也就是说不需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了;那太后退出政坛以后干嘛呢?就只是管管后宫的杂事,国家政事与她们无关了。

对于这一点,两宫太后意见也不一致,慈安太后觉得应该遵守大清祖制,尽快完成皇帝大婚政权交接,自己就安居后宫了;可慈禧小姐姐不愿意啊,她内心对权力的欲望本就超过许多男人,现在已经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愈加欲罢不能了,她可不甘心现在年纪轻轻就退往后宫养老,就算是把权力交还给亲儿子也不愿意!

可是不愿意又如何?她虽然贵为太后,也不能跟整个满清贵族对抗,何况在她之上还有一个慈安太后!现在她所能做的只是让这个过程慢一些而已。跟这件事相比,两江地区的那些事并不算什么;曾国藩虽然势大,但至今也没露出要造反的眉目,何况如今天下大定,曾国藩已经失去了造反的最佳时机,他的湘军已经裁撤了许多,只要他没有私自蓄兵,就不会造反,顶多是对朝廷有所不满。

其实她私下里觉得,曾国藩如果在江南闹闹倒也不错,如果局势紧张了,朝廷就更需要她这个当家人来总揽大局安定朝政,而不是依靠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新皇帝;对了,闹吧,让曾国藩他们闹吧,想到这里,慈禧太后脸上的忧色已经消失殆尽,换成了几许冷厉,那双明眸又露出了迷人的光彩。

其实朝廷收到的密报主要是反映南方各地纷纷出现的新学校,这些学校教授的大多是洋人的学说,并且学校里有许多洋人担任老师。这种事情可大可小,总归有许多人看不惯的,毕竟现在是1871年,地方上的保守势力还相当顽固。可是这小报告打上去了,上面却没有回音,也不作任何处理,让这些顽固派迷茫了,这种事朝廷居然不管?

同治十年的开局是个迷茫之年,朝廷上下都有点迷茫,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诡异。

理工男出身的梁大少爷对这些事情不太敏感,也不太关注,他只在上海呆了几天就离开了。连广州也没回,直接回了南华王国。现在南华王国还没有对外宣布正式建国,需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他这个当家人总不能当个甩手掌柜吧。

划省置县,安排好梁氏模式的地方政府,他的南华王国就可以开张了;现在首要的问题是首都设在哪里?原来的越南暹罗缅甸在顺化,曼谷和内比都有三个王城,首都从这三个地方选一个最省事,不需要大动干戈再去建王宫,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三个地方选曼谷最合适,因为它在中间可以兼顾左右;所以不需要多费心思,首都就定在曼谷了,至于顺化和内比都的王城,就作为陪都吧。

南华王国实行军政分开,互不干涉;政务交给刘开成薛福成他们操办,最后向梁大少爷汇报,重大问题由他这个国王定夺;军队还是梁大少爷直接负责,仍旧沿用梁家军原来的管理体制,只是需要在下面的各省县增设省军区和县武装部,逐步实施义务兵役制。

南华王国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只要国家安定,国家就有了稳定的税源,有了大量的粮食物资,还有大量的义务兵源;如果真正掌控了这个国家,梁家军的实力将有一个极大的飞跃,真正具备了在这个世界称雄的实力。

如果梁氏新政能在南华王国顺利推行,南华王国能够顺利运转,不仅壮大了梁家军的实力,也能锻炼出大批的新政官员和人才,积累实施新政的经验,为将来夺取满清政权顺利建国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南华王国这边忙着建国,印度这边却将重燃战火。英国人安顿好重新夺回的南部地区后,又将战争的矛头指向印度西部最大的城市——孟买。孟买是个海滨城市,英国人有实力强大的海军,在海军的帮助下,夺取这座大城的难度就小了许多,英军指挥部制定了海陆齐出双管齐下的战术,试图一举拿下孟买。

随着英军的不断调动,印度起义军逐渐察觉了英军的意图,之前放弃班加罗尔等南部城市,是因为起义军同盟尚未建立,内部协调没有做好,以各地的起义军单独面对十万以上的英军,肯定不是对手,还不如退让保存实力,只是如果是一味的退让,难免会打击己方的士气,再说被英军夺取一座座大城,起义军被压缩到没有多少回转空间肯定不行,所以这次孟买之战是必须要打的,就算最后失去孟买,也要让英国人付出极大的代价,进一步消弱敌人的实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