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四章 踪迹(二合一)(2 / 2)
老婆子连连点头,手忙脚乱的要去沏茶。
李徽微笑道:“不必劳烦了,我们不渴。我们只是来打听一些事情,打听清楚了便走,二位老人家不必害怕。老丈请坐,我只问你些事情。”
那老丈忙作揖道:“请问便是,但我们知道的,一定告知。”
李徽点头道:“敢问老丈,贵宝地是什么地方?”
老丈忙道:“哦,我们这里叫做青石镇,旁边那条是青石河,所以叫这个名字。”
李徽点头道:“不知何县所辖?”
老丈拱手道:“我们属于武阳县所属,从咱们这里往西一百里都属于武阳县所属。”
李徽微微点头。泰山郡北有泰山南有蒙山,属于山地极广之郡。地广人稀,县域很少。这武阳县也是和琅琊郡交接的边镇县之一。
“镇子里那些兵马是些什么人?本郡兵马么?这里平素兵马常来么?”李徽问道。
老丈摇头道:“倒不知他们是什么兵马,我们这些百姓怎知这些。我们只知道他们昨日才到达这里,听说是从西边来的。咱们这里荒山僻壤的,怎有兵来。武阳县的县兵也都不常来,除了征粮征兵之外,几个月也不会来一趟。”
李徽道:“他们有多少人?”
老丈想了想道:“约莫有三四百人之多吧。”
李徽再问:“你可知道,他们来此作甚?”
老丈道:“听说是追什么人而来。”
李徽心中一动,沉声道:“追谁?”
老丈皱眉道:“似乎是追一个受伤的女刺客什么的。具体情形,老汉我也不清楚。只听说,咱们镇子上的周东家跑去招惹来的这些兵马,害人不浅。”
“周东家是谁?那又是怎么回事。”李徽忙问。
“周东家是咱们这里的大户,这青石河周边的良田都是他家的。咱们都种着他家的地。他还经营着一家医馆,周东家略通一些医术,平素咱们吃药看病也只能去他那里。听别人说,前几天镇子上来了个女子,身上受了伤,可能是撑不住了,从山里出来到镇子上买药。去的便是周家医馆。周东家恐怕是知道上边在追捕女刺客的事情,便跑去县城禀报了此事。这不,这帮兵马便来了。哎,你说,何苦如此?招惹了这帮兵马来,镇子里被搞得乌烟瘴气的,家家户户遭殃。那也没办法,周东家族里有人在大燕当官,他们当然是一条心。只是我们这些人遭殃,被他们祸害的不轻。”老丈叹息摇头道。
“可不是,我家大芦花被他们给抓了吃了,一天生一个蛋的大芦花……”站在一旁的老妇人插嘴道。
老丈忙制止她道:“孩儿他娘,怎么又提这事儿。吃了便吃了就是,快别提这些了。”
李徽微微点头,沉吟思索。根据这老丈所言,事情已经很清楚了。青石镇这些兵马不是无缘无故的来此,而是发现了他们要追的人的行踪。那个女刺客,很有可能便是萼绿华。如果属实的话,那么萼绿华应该是受了伤,而且是不轻的伤。她自已精通医药之术,又武功高强,一般的伤势也难不倒她,自已便可医治。但逼得她出山来到这镇子里寻药,必是她自已也难以医治的伤势。
如此看来,局势相当的严重。一个重伤之人,独自在山野之中,又被发现了行踪,那可是极为危险之事。
“如此看来,这帮人是要进山抓那女刺客是么?他们何时进山?怎知女刺客在何处?”李徽皱眉问道。
那老汉道:“是啊。听说他们明日一早便进山搜捕。周东家的意思是,那女刺客伤势很重,走不远。而且那周东家也没给她对症的药,偷偷换了几种药,她的伤势不会好转,必然是走不远的。她若躲在山里,也没其他地方可去,估摸着必在隔着两座山的野人山左近停留养伤。因为这左近几座大山区域,只有野人山那里有个山泉小溪。其他地方没有水喝,她又走不远,根本活不成。当然了,这只是推测。”
李徽闻言,既恼怒又为萼绿华担心。萼绿华如果没受伤的话,自然不担心这些。她餐风饮露过惯了山野生活,自有取水解渴的办法。但受了重伤便不同了。可恨的是那个周大户,居然换了几种药物,给她不对症之药,这不是治病,而有可能加重伤势。着实可恶之极。
“多谢老丈告知,我三人路过此处,不想惹麻烦,故而叨扰相询。现在知道了情形,便不打搅二位了。告辞了。”李徽站起身来拱手道。
那老丈忙道:“哪里哪里。我观三位客人不像是本地之人吧。这么晚了,三位要是不嫌弃的话,可在寒舍歇息一夜。不过明日一早就要离开这里,不然被那些兵马发现了,恐怕要有麻烦。最好明日一早远离此处,免得惹来是非。”
李徽呵呵笑道:“多谢老丈,不过我们还是此刻便离开的好。我们可不想惹麻烦,更不想给你们带来麻烦。告辞!”
李徽等人举步往外走,那老丈夫妻端着油灯跟着送到廊下。李徽忽然停步,一口吹灭老丈手中的油灯,低声道:“小心些,可别把那些官兵引来了。”
老丈连连点头道:“正是,正是,是我老糊涂了。几位好走。”
李徽三人出了茅舍庭院,往山坡上走了数十步,李徽打了个手势,三人迅速躲藏在一丛灌木之后。
“你们去茅舍外盯着他们,以防他们告密。若他们前往镇中报信的话……便杀了他们。”李徽低声道。
两名亲卫点头应诺,折返回去,潜伏在茅舍前后的黑暗中。茅舍中的老夫妻显然并没有什么不轨的打算,李徽等人离开后,老夫妻两人连忙栓了门回房上床,两夫妻相对而坐,惊魂未定。别说去报信了,吓得动也不敢动了。
他们显然知道,这突然冒出来的三个人颇为诡异。半夜三更的在外边乱走,显然不是什么普通百姓。一会又担心说了那些话会惹来灾祸,一会又怕他们会去而复返,战战兢兢根本不敢入睡。两夫妻低声商议了,明日一早便进山躲几天,免得惹来无妄之灾。
李徽等人在茅舍外守到三更时分,镇子里的燕军骑兵也安静了下来,老夫妻两人也在没有任何的动静,这才招呼两名亲卫回来。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徽可不敢完全信任那两夫妻,这是在燕国境内,这些百姓都是燕国之民,可未必值得信任。万一他们转头便去报信,岂不是惹来麻烦。本来为了确保万一,应该将这老夫妻杀了或者是捆绑起来关到某处,避免已方行踪暴露,但李徽显然下不了那样的狠手,只能在外边观察守候,以策安全了。
回到山梁之上,大春大壮等人等的心焦。见李徽等人平安而回,才放下心来。
李徽召集众人告知了探知的消息,众人都认为那女子必是萼绿华。众人连忙商议对策,大春大壮都觉得,要连夜去野人山寻找萼绿华为好。若赶在对方抵达之前找到萼绿华,便可确保萼绿华的安全。
但李徽觉得,并不能保证萼绿华便在野人山那里,那不过是揣测之言。萼绿华若伤势严重,必然在左近区域无疑。但是说一定在野人山却也未必。仅靠那里有水源便这么断定,有些草率。而且深夜摸黑在山中穿行,极易迷路失足,造成危险。
最好的办法便是,明日一早尾随燕军进山兵马,敌人去哪里,自已这些人便跟着到哪里。这样,一旦对方发现了萼绿华的藏身之处,也可立刻相救。
这么做的麻烦在于,对方可能会先一步发现萼绿华,且跟在他们身后有可能被他们发现行踪,需要格外的小心。
最后,众人同意了李徽的计划,决定明日一早跟随敌军身后进山。同时,李徽命人往蒙山深处去发送信号弹,和其他各组人员联络,让他们向着这一侧聚拢。敌人数量很多,万一交手的话,很难匹敌。既然萼绿华的踪迹已经十之八九在这一带,让众人聚拢来此也是应该的。
焰火弹必须在远离山边的山里发送,否则会被外边看到。所以派两名亲卫往连夜往深山里走,起码翻过两三座山峰才能联络。
计议已定,送走了两名亲卫之后,李徽等人退回山顶做好准备。天色微明之时,李徽便命人不间断的用千里镜观察山下集镇中的敌军动向。
一直到辰时时分,山下集镇中的敌军骑兵才开始集结,沿着进山的小道逶迤而行,往山中行去。李徽等人借助山势和林木的遮蔽,借助千里镜可以远距离观察的用处,远远的跟着燕军兵马,吊着他们的尾巴跟了上去。